向来如此,便对么?
01
老李是我的高中同学,今天他在朋友圈里晒他参观鲁迅故居的照片,有百草园、三味书屋等耳熟能详的地方,文字描述为“鲁迅先生太伟大了”。
底下的评论区中,本是一片赞颂之声。此时,突然有个同学来了一句,鲁迅是弃医从文,然而现在不知道多少人挤破头皮想当医生。
我在下面回复了一句,“当医生挺好的,可以救死扶伤;写文章也很棒,两者都值得尊敬。”
他回复我说:“当医生是挺好,但是现在有多少人是冲着钱去的?到底是先收钱再救死扶伤还是先救死扶伤再收钱?”
评论区顿时炸开了锅,大家纷纷表示医生有多么黑,现在的医患关系有多么恶劣,评论区仿佛变成了故事汇,都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医生的无良。
02
我观察了一段时间,发现舆论一边倒,于是我坐不住了,干脆把他们拉进一个微信群里,和他们诉说了我的观点:
医学专业的分数线不低,学医出了名的累。
我相信,医学生大多以此为志,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候,都是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,并不单单为了钱。即使为了钱也无可厚非,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赚钱。
收钱办事的情况,各行各业都有,并不是只存在于医生和患者之间,好多内幕我们还尚未可知,这些陋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也无法立刻杜绝,这里不再赘述原因。然而大部分医生至少收钱办事,并不是说这样的做法正确,但是相比于他们来说,那些贪得无厌者和收钱不办事者才更应该收到指责。
可是指责有用吗?你说了话,就有人能听见吗?这些道理难道大家不懂吗?可悲的不是大家不懂,而是大家懂了还这么做,短期内无法根除这样的现象。为了改变现状,我们要做的还很多。
03
其他人都陷入了沉默,很久以后才有人回复了我一句,“对啊,各行各业都这样。”
换位思考一下,倘使我们处于患者家属的境地,你能保证自己不给医生塞钱吗?
我爷爷几个月前生病住院了,父母和我去探望的时候,我妈分别给了医生和护工两个红包,他们也笑逐颜开,向我们承诺一定好好照顾我爷爷。回家的路上,我问他们,一定要给钱吗?不给钱医生就不治疗了吗?他们说,其他人都会给,我们不给的话,怕照顾不均。
这就像是给老师塞红包,只要有一个家长这么做了,其他的家长就会纷纷效仿,生怕自己的孩子得不到老师的关怀,甚至还有无良的老师明目张胆地向家长索取红包。这些事情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,相信大家都有体会。
可是,向来如此,便对么?
04
或许有人会说,这是中国多少年来的传统,这个和酒桌文化一样,不喝酒就谈不成生意,不塞钱就不会积极治疗。改革的难度确实相当大,但这都不是我们放任不管的理由。
法不责众的道理是多么的可笑,大家都犯错,就不需要纠错了吗?帮凶和主犯同样可恶。即使做不了英雄,至少不要做帮凶。
光提出问题没有用,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才是当务之急。
05
鲁迅先生即使从前不当医生,而从事老师、教练或其他职业,也同样会拿起笔杆子战斗,就像他说的那样:“凡是愚弱的国民,即使体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壮,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,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。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,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,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,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……”
鲁迅先生倡导的,是陈寅格先生口中的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。他希望大众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,而不是只会当一个围观的吃瓜群众,在事情来临之际手足无措。
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人什么时候会死?是在他断气的时候?还是在他躺入墓碑的那一刻?都不是,是他被人遗忘的时候。
对于一具没有了灵魂的躯壳来说,哪里不都是死气沉沉的乱葬岗。
06
现在的许多人,生活如同行尸走肉般虚度年华。对于收钱办事的行为,表面上大义凛然,私底下依旧不改本性。这和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?
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,为的是拯救这个愚昧的民族。希望不久的将来,盛世能如您所愿。
07
中国人信仰道德和法律,只有这两样东西能够真正扼制陋习的嚣张气焰。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法律制度的健全,有识之士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冒出了头,但光“有识”还不够,还需要“有志”。
光影相生,否极泰来,黎明前的时分最为黑暗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只要大家都出一份力,我相信,众人的火炬最终会汇聚成我们心中的圣杯。
左岸记:我们知道以偏概全不对,我们还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,我们也懂得隔行如隔山,我们总是喜欢走捷径……还有很多,当你深入去思考这些问题,那么很多的现象就都能得到解释。
举个栗子,比如给医生塞红包,只要你掌握一些法律和医学常识,那么你完全不必塞红包以求心安,而如果你不懂,那么红包就属于你的智商税。
但明白了为什么,并不代表那个不合理的现象是理所当然的存在,存在即合理是个谎言,那些不合理的东西之所以存在,只是那还没有被合理的模式替代。社会在进步,暗黑之地必定会越来越少。
鲁迅说:“我只愿中国的少年只是向上走,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。”